韵书
阴平 中間 衣冠 竿 觀看 穿 地名 參考 同暄、煊,又人名馮煖 占卜 濺濺,水疾流貌 負也 流入也 篿 綸巾 縿 扁舟 與浛同。沈也 蹿 頒通作朌 𩽾 𨟠 辿 𫓶 𨭉 𫍽 广 𬸣 𫗴
阳平 艱難 便安也 引也 硏究 沿 可汗 篿 骿 𫠊 𫘪 𤩽 𫍯 𬘫 𬸪 𫄧 𫔍
上声 斂也 舒卷 少也 欿 檿 弿 𬙂 𡎚 𪩘 𬸘 𬊤 𬒗 𩾃 𬘘
去声 災難 殿 傳記 线 樓觀 便 樹幹,幹練 舒卷 間開 冠軍 占據 名詞 躁急也 漸次 封禪 打轉、屢次 所負也 廿 隔也 嬿 𬘬 𬜬 𪾢 奿 𫢸 𬣡 𬇕 𬶠 𬀪 𫮃 𨚕 溿

拼音:gǎn  韵部:
〈动〉
    (形声。从心,咸声。本义:感动)
  • 同本义。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
    • 感,动人心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• 感而遂通,天下之故。——《易·系辞》。注:“动也。”
    • 帝感其诚,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    • 羊子感其言,复还终业。——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  • 又如:感格(感动,感化);感咽(受感动而悲伤,泣不成声);感涕(感动而涕泪俱下);感慕(感动而思慕);感悦(感动悦服);感人肺腑(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);感天动地(感动天地);感哽(感动得泣不成声)
  • 感应,影响
  • 又如:感制(感应制约);感会(感应会合);感验(应验);感变(感应变动)
  • 感触;触动感慨
  • 又如:感目(触目);感事(受外界事物的触动);感逆(触犯,冒犯);感悔(受到触动而悔改)
  • 感谢;感激
  • 又如:感刻(深深感激);感荷(感谢,感佩);感篆(感激而铭记在心);感仰(感戴敬仰);感喜(感激喜悦);感颂(感激颂扬)
  • 感慨,感伤
    • 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——·杜甫《春望》
    •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,则又令我怆然有感。——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  • 又如:感忾(感叹。同“感慨”);感切(伤感凄切);感时(感慨时事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);感悼(感伤哀悼,伤感);感恻(感伤悲痛)
  • 思念
  • 又如:感思(思念);感逝(感念往昔);感逝山阳(表示对亡友的哀念)
  • 感染,感受。多用于疾病
    • 太夫人并无别症,偶感了些风寒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  • 又如:感风(谓中风;宋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,例以“感风”为辞);感疾(染病);感通(有感于此而通于彼)
  • 迷惑
    • 使人不能执一者,物感之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》
  • 通“减”(jiǎn)。减损,减少
    • 其满为感,其虚为亡。——《管子·侈靡》
〈名〉
  • 感触;情绪;意念 。如:善感;伤感;百感交集;多愁善感;美感;预感;手感;颇有所感;读后感;杂感;观感

拼音:hàn  韵部:
〈动〉
  • 假借为“撼”。摇动
    • 夏则雷霆,霹雳之所感也。——枚乘《七发》
  • 又如:感突(冲撞奔突貌);无感(不能撼动);感帨(指男子对女子非礼相陵);感移(谓动摇之使其改变);感动(动摇)
  • 假借为“憾”。怨恨
    • 贪而无信,唯蔡于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。注:“常恨其不服顺。”
    • 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?——《汉书·张安世传》
  • 又如:释感(化解仇恨);怀感(怀恨);感恨(怨恨,不满);感恚(愤恨)